筆記:「科技教育來尬聊」心得

林 靜
成長思維 LAB
Published in
Feb 13, 2021

--

大年初二看到 Clubhouse 有個有趣的議題:「科技教育來尬聊,做教育頭洗下去!」,身處教育科技產業的我,當然要聽一聽這個產業的大神們怎麼應用?怎麼教學?

我的工作偏向內容開發,在進入議題前我先看了講者的bio,除了有在科技教育領域的前輩,也有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。聽完90分鐘的討論,覺得很精彩,讓我有機會知道老師的教學理念、教學方法,也知道教學現場遇到的一些問題,讓我從一不同的角度思考「科技教育」,也趁著記憶猶新,記錄今天聽到的內容。

科技教育到底要學什麼?

108課綱的科技領域重點在於培養學生的科技素養,期盼學生能夠理解電腦運算思維,進而學會分析問題、解決問題,並且鼓勵學生動手做、創造與探索。

國、高中階段因為有課綱、課本,教的程式語言是Scratch、Python。國小則由學校自行決定電腦課的內容。除了12年國教,也討論到大學非資訊科系的學生,面對畢業後的就業市場,各行各業可能會運用到程式相關的知識,因此大學的通識課程也會教程式,有一位老師分享他的教學內容是從makecode入門,再搭配Arduino教學。

因此,廣泛的定義科技教育要學什麼?就是將資訊科技融入現有的學習體制,透過學習程式建立基本能力,再橫向連結其他學科。

程式課程怎麼上?

講者分享,課堂上除了教學生學習寫code之外,老師也必須花時間引導學生思考程式為什麼要這樣寫,讓學生學會與電腦溝通的語言之外,培養邏輯思維的能力,同時也強調團隊溝通、協作完成任務。

另外,108課綱強調跨領域整合的精神,也適合運用在程式與其他學科的搭配,例如程式+語文+科技。

資訊老師在課堂上會遇到哪些問題呢?

一、學生的程度差異

講者舉例有些學生在小學階段學過了 Scratch,到了國中要怎麼教才能符合程度?高中的Python課程也面臨相似的問題,再加上有的學生在補習班學過程式,資質相當不錯,因此班級學生的程度存在高低峰的差異,需要老師在授課時動態調整,是目前在教學現場遇到的難題。

二、學生的學習動機

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不一,不是人人都喜歡程式課程,這就很考驗老師的引導力了!這讓我想起多年前做翻轉教室的實驗組,有一位學習動機低弱的學生,連開機都不願意,讓我很頭大!

只讓學生知道程式很重要是不夠的,還要激發他們對程式的興趣。引導的小技巧是賦予專案或任務,讓學生小組討論,透過互動去發現問題、解決問題,藉此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。

非資訊科系的大學生為什麼要學習程式?

寫程式不一定是為了要成為一名工程師,而是訓練邏輯思考的能力,同時也可以知道寫程式背後的運算思維,假如未來一個文科生想要進入科技業,寫程式的經驗可以讓他知道如何與工程師溝通,同時也知道如何與團隊協作,這就是學習寫程式的帶來的好處,它帶給學生的不僅是一向技能,而是邏輯思維、批判性思考的能力,延伸對這個世界的理解。

人文學科的逆襲:「無路用」學門畢業生的職場出頭術》這本書也提到未來文科生的優勢,複雜的世界需要複雜的人才,當 AI人機協作越來越普及,具備人文素養的同理心,以及批判性思維的判斷力,將能在技術人才之中突顯出差異。

個人的心得

今天的分享讓我有不少收穫,首先是講者分享教學現場的經驗時,可以感受到他們對資訊教學的熱誠。以一門相對較新的學科來說,相關的配套資料不如其他學科齊全,資訊老師能夠一邊教學一邊調整教法,再不斷的修正教案,讓我感到敬佩。再者是透過老師分享教學上的痛點,提供我不一樣的思考角度,可以幫助我在工作上多一些參考方向。

今天聽到的講者分享的方向是教學的心法、經驗、以及學習程式的目標,期待未來有更多教育科技相關業者一起參與,討論科技工具的應用、軟硬體的搭配、智慧教室、人機互動、物聯網⋯⋯等議題,以及台灣與其他國家教育工作者的經驗分享!

--

--

林 靜
成長思維 LAB

在教育科技領域走跳的PM,以軟體、內容、平台創建教育的新典範。 曾任職於出版業、網路業、科技業,現任職於NPO教育新創。 感謝您喜歡我的文章,歡迎交流:sindylin319@gmail.com